•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普洱茶资讯

古树茶的题外话:一家独大的后果

时间:2017年02月04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任何一个概念的传播,总有其目的性,总有其受益方。古树茶概念最初的受益方,大概是一些小作坊。但是,当古树茶的概念越玩越大,真正的受益方就发生了改变。
    云南普洱茶现在处于一个不断聚焦的阶段,聚焦于山头,聚焦于古树茶,而后,聚焦于行业内巨型品牌。这样的结果是,山头茶、古树茶的概念被无限放大,而聚焦于巨型品牌的结果是,增值的效应被无限放大。
    既然说增值,不得不提到2007年的那场普洱茶风波。2007年普洱茶崩盘事件,对这个行业稍加关注的人也记忆犹新。从大的层面上来讲,是消费市场跟不上生产的市场节奏,导致供大于求。从主要的原因来分析,则是炒茶模式加速了市场崩溃,一旦有庄家放货,那么,高台跳水事件一发生,行业内价格如多米诺骨牌般被推倒。
    2007年云南普洱茶价格跳水,2008年紧接着就发生了金融危机。而对于2014年之后的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界都预判国内经济将紧缩。这种情况意味着有人希望捂住热钱过几年的。在《普洱茶营销》一书中提到过一个经济现象,一个行业的起伏往往需要7-8年。普洱茶2000年-2007年的市场情况符合这一规律,2007年-2014年的情况也符合这一规律。
   而对于云南普洱茶这个行业而言,做茶叶的人不清楚,做资本的人却是清楚这样的规律的。
   这段话意味了什么?
   意味了有资本想逃跑。
   对于存茶、增值的概念而言,2014年到头了。至少这一波行情是如此。
   有人说巨型品牌不会做杀鸡取卵的事情,但是,当这个卵的利益大于这个鸡的时候,杀鸡取卵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举一个例子,某品牌在勐海大肆租赁其他小厂的厂房、仓库,堆放茶叶,2014年的春茶未采摘,何来如此多的产品?
   其实,目的很简单。
   当2014年春茶上市,价格拉到某一个高点,那么,巨量的库存产品将倾库而出。
   这样的结果是,经销商、专营店、庄家、散户把巨量的新茶砸在手里。可以想象的是,2014年的云南普洱茶必然又是哀鸿遍野。
   而这也可以从某普洱茶的厂家茶品生产动态得知,产品系列的减少,目的就是锁定资金池,让资金牢牢地吸附在固有的产品的系列。2009年某强势品牌连一个经销商会议都无法组织的状况,我们应该记忆犹新。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而另一个例子是,为什么大家放任古树茶的概念泛滥,因为根本没有这么多原材料支撑这一概念,一个占产业1%原料的产品,对于行业会有什么影响呢?
   但是,到了市场逐渐疯狂的时候,这种概念就极其有用。  
   我们可以看到某品牌的某某生肖系列,仅仅是传说中的古树茶产品,出厂价、经销价、市场价就可以不断地拉抬。一个单品的市值就可以超过整个行业古树茶的产值。
   比如说某印,现在的价格接近4万元/件,3000家专营店,每家配一件,现在的市值是1.2亿,如果是传说中的5件,那么,现在的市值是多少了呢?当然,它是一个炒作的市值,但是,也可以清楚地说明进入这个行业的资金的流向。
   梳理到这里,大家应该清楚了。那些某某企业用3-5亿去收购古树茶的传说,不过是为了未来的炒作加分。
   至于资金的流向,真正进入茶区的收购资金远远低于进入销区的资金,或者说远远低于蓄势待发的炒作的资金。
   再者,目前的毛茶收购局限于勐海区域,毛茶上市又非集中于同一天,茶农今天有十斤,明天有二十斤都会上市场交易,说句夸张点的话,只有有人拿个3000万收购掉前十天的毛茶,市场的饥渴效应就马上显现。
   常规来推断,品牌加资金,茶叶就可以炒到天价。但是,市场的变化可以很清晰地表明,云南普洱茶并不缺乏巨大的品牌,中茶、下关等品牌并没有受到市场资金的追捧。
   2007年,由于大益快速增值的效应,引发中茶、下关的经销商也以类似的手法运作,但明显的区别在于没有组织性,虽然拥有巨大的品牌,仍然随崩盘的洪流裹挟而下,引发市场的震荡。如果观察云南普洱茶市场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话题:一家独大。
   任何一个行业一家独大的后果是,行业注定被其引导,云南普洱茶也不例外。
   云南普洱茶所有的概念被炒作到最后,一定是独大的一方最受益。云南普洱茶所有的概念最后都会被其整合、受其利用。
   十八大之后,严控三公消费的措施出台,白酒市场的总市值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蒸发2400亿元。据贝恩发布的《2012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12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增速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左右,表现为2006年以来最差。
   市场一片萧条之下,凭什么云南普洱茶能独善其身?唯一的原因在于:云南普洱茶增值的神话的确立,古树茶一夜暴富的梦想存在。股票、期货与云南普洱茶有着巨大的差别。股票、期货无论是入市、退市有着繁复的规则限制,存在税费、手续费等费用的限制条件,然而,云南普洱茶则不同,百无禁忌。随便一个干旱、大雪、古树的概念,都可以成为炒作的理由。
   也正因为毫无游戏规则之限制,所以,建仓、平仓都可任意而为。

   2007年之所以炒茶模式得以投机成功,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大量的业内业外的资金涌入,很多资金还是长线投资资金。但是,现在市场的资金却是典型的短期投机资金。庄家运作到一个高度,出货完毕,抽逃资金。结果是,散户被套牢。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商品可以天天涨、月月涨,而从不跌价。一些品牌在网络上发布信息,价格几乎是每天以10%的速度叠加增长,它涨价的动力在哪里?
    2007年之前,云南普洱茶是实物进仓,即使是极度低迷的2007-2009年,云南普洱茶仍然是实物进仓。业内基本上还是遵循藏新茶,喝老茶、熟茶的习惯。
    这种情况在2012年得到逆转。
    2012年大益的龙印开盘,芳村茶叶市场随即出现期货交易模式。这种独特的模式在所有茶类中只有云南普洱茶出现,在云南普洱茶众多的品牌中也只有大益出现。
    所谓的普洱茶期货交易模式,即只见茶票,不见实物。只要有货单,那么,下家就下定金,不交易,下家抬高价格后再卖给次下家,此下家如此复制。
    这样,一个茶品虚拟建仓,即可炒作到一个高位。最后一个接盘者,要么补齐货款提货,要么撕毁合同放弃定金。实质上,这种模式释放了一个强烈的信号,资本已经迫不及待。
    在这样一个商业社会里,如果赢家通吃的话,就成为一种零和游戏。其他品牌的努力便会被忽略。所以,云南普洱茶目前赢家的影响力是一种负影响。
    眼前的事实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开始向赢家学习,以云南普洱茶的快速增值模式来构建自己的销售体系,以此销售体系来生产自己的茶品,目前来看只会有负影响,而没有丝毫的助益。一旦受到市场下滑强力的冲击,那么,所有高价的古树茶将显露原形。市场上那些经销商抬着几千上万一片的新茶去卖给谁?
    这种情况对于产业的发展毫无意义,无非是一种模拟赚快钱的方式。大家忽略掉品牌建设,认为只要增值的诱惑力足够大,就足以今天成立,明天就有一个辉煌的品牌?
    这种自卖自买自抬身价的手法极具诱惑性,身处其中的人其实并一定明白涨价的驱动力在哪里,但是,巨大涨幅的诱惑力却是眼前实实在在的。
    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勐海茶厂的改制之前的产品受到茶客的追捧,不断刷新茶叶价格新高。而勐海茶厂改制之后的产品,没有得到茶客的追捧,却得到资金的追捧。
    大益的茶品由于高流通性得到资本的追捧,而其他的品牌由于变现率的逐年降低甚至到了消亡的边缘,而大益的类金融化带来的恶果是,产品被整件进仓,而消耗极少。这为下一波消费人群的扩大产生极少的影响。
    目前来看,云南普洱茶两极分化严重,处于极度高端和极度低端之两极。这刚好说明了云南普洱茶消费市场的整体扩大乏力。

上一篇:东莞市云南普洱茶数据及未来
下一篇:国家云南普洱茶产品质检中心参加国际考核显检测实力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