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普洱茶资讯

探秘云南普洱茶炒作内幕

时间:2017年02月15日 信息来源:互联网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资本就像汛期的洪水,随时寻找投机的突破口。股市、房地产和云南普洱茶都是资金流动性过剩的典型。如果控制不了,过剩的资金就会给局部地区带来灭顶之灾。

    但是,与以前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云南普洱茶炒作并不是由国内商家集合的行为,而是境外热钱涌入国内,把持主导的一场小型利用通胀掠夺财富的演习,庄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让众多的跟风者丢盔卸甲。其运作水平之高、组织之严密堪称经典。

    被腰斩的云南普洱茶。

    云南普洱茶跳水了。

    2007年5月,曾被爆炒至天价高位的云南普洱茶终于悬崖一跃,普降20%至50%。

    如同暴热的股市随着印花税一夜提升,股指飞流直下,云南普洱茶这两三年内被迅速炒作成长起来的“黑马”也上演了一场惊天大逆转。

    而去年同期,云南普洱茶牛气冲天,风光无限,茶价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疯狂增长令人目瞪口呆。

    广东芳村,是全国最大的茶叶交易市场。以前,这里长期是铁观音的天下,现在,铁观音与云南普洱茶已呈三七开的局面,芳村的茶商99%以上都涉足云南普洱茶。在这里,老牌“大益7542”批号从去年的4000多元一件涨至8000多元,很快升至12000元、18000元、22000元,甚至上演了一天之内三次提价的加速度。

    然而,天堂与地狱总是一步之遥,短短几天时间,曾经的辉煌就被一片惨淡所笼罩。

    同是广东芳村,同样的“大益7542”品牌,至今已跌至8000多元一件,在上海甚至6000元一件也无人问津。“06下关甲级沱茶”也由400元每公斤的价格顶点跌落到现在的195元每公斤。

    降价幅度之大令人瞠目结舌。

   “今年的云南普洱茶太恐怖。”珠海的一位茶商说,“跳水快得让人来不及反应,就3天时间,前天还是22000元一件,第二天上午就跌到15000元,第二天下午就12000元,第三天刚睡醒就是9500元了。”

    在芳村,至少70%的茶商被套牢。而在云南普洱市茶源广场,多数商家都诉苦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交易,原来每天接待客人泡茶要用三桶水,现在半桶都不到。

    并且云南普洱茶如同股市一样开始了漫长的“跌跌不休”。7月13日,首届云南普洱茶春茶博览会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表面上人声鼎沸,但很多人都只是来探探风向,真正来自外地的茶商明显缩水。

    做庄路径图

    炒作往往意味着暴利,曾经的炒兰花、炒藏獒、炒公墓、炒车牌,每一次都凝聚大量渴望财富的眼球。

    但是,与以前这些炒作截然不同的是,此次云南普洱茶炒作并不是由国内商家集合的行为,而是境外热钱涌入国内,把持主导的一场利用通胀掠夺财富的演习。达到高潮后戛然而止,庄家满载真金白银全身而退,让众多的跟风者丢盔卸甲。其运作水平之高、组织之严密堪称经典。

    让我们寻踪蛛丝马迹,解剖云南普洱茶的运作路径。

    1.准备

    事实上,港台游资早已对大陆虎视眈眈。

    一方面这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另外这是一个尚不成熟的市场;更重要的一点,这个市场具有一定的封闭型,内外的信息交流存在一定落差,容易通过炒作达到高潮。

    不过,与索罗斯仗火明抢不同的是,他们使用的武器不是金融产品,而是云南普洱茶这一普通消费品,其谋势更长久,也更为不动声色。

    不可或缺的特性。

    首先就是资源具有垄断性和珍稀性。

    云南普洱茶的生长条件独特,需要充足的阳光,温暖多雨的气候,年平均气温不低于0℃。而该地区仅存于澜沧江两岸的丘陵地带,其中以临沧、思茅(后改名为普洱)、西双版纳3个州市最为集中。

    并且,云南普洱中的名品当属“古树茶”、“老树茶”,其茶气十足,味厚醇和,深受市场追捧。但是,这些茶树都是成长几十年的珍稀品种,一棵树的产茶量也就区区几斤,这更加剧了资源的稀缺性。

    从云南普洱茶的制作工艺来看,云南普洱熟茶需要经过一段相当长时间贮放,味质稳净后才上市销售,贮放时间越长越好,一般需要2~3年,干仓陈放5~8年的熟茶誉为上品。由于这种特性,也养成了云南普洱爱好者爱收藏普洱茶的传统,非常类似茅台陈酿,随时间增值的蓝筹概念。

    其次,云南普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清朝曾入选为贡茶,并且茶马古道的传说历史悠久,有足够挖掘的亮点可以炒作。

    更重要的一点,云南普洱茶的价格之低廉是“藏在深山人未知”。在2004年,买一公斤铁观音、乌龙茶的价格,可以买10公斤以上的云南普洱茶。除了圈子里的人知道含金量外,生产商由于相对分散和闭塞,对其价值认识不足;而终端消费者更是一无所知,只要挖掘出含金量,自然容易吸引到大量的跟风者。

    事实上,历史上普洱茶有两次炒作风波,第一次是1950年后的香港,第二次是1995年后的台湾,都曾掀起了云南普洱热并将茶价炒到了高潮。

    1999年台湾的云南普洱茶市场崩盘后,港台的茶人(实际是庄家或炒手)就开始把眼光投向大陆云南普洱茶的产地云南,而大陆当时由于消息闭塞,不但没有把云南普洱茶当名贵的品种,老茶的原持有人不但分散,信息少,还都担心这一片片冷冷的老茶坏在手里。

    面对这片未被开垦的内地市场,炒作者焉能不出重拳?

    2.布局

    港台大炒家相中这一块风水宝地后制定了周密的操作计划。为了顺利囤积云南普洱茶拉抬价格、安全出货,组织内部做了严密的分工,还雇佣了整整一个股票操盘手团队来当顾问。这些在后来的云南普洱茶坐庄操作过程中可以看出端倪。

    (1)吸筹:“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

    2000年前后,进入大陆的港台茶商雇佣了大批收茶人前往云南各城市的茶厂、茶庄、供销社、甚至边远村寨收购老茶。

    由于当时国内的云南普洱茶并未普及,收购成本非常低。而且由于是大量扫货,最初两年每公斤的收购价甚至不超过10元,而收茶人的费用则按每片茶饼1元的价钱给付。云南一些边远村寨云南普洱老茶的收购价更是便宜得惊人。

    三年左右,便将云南大部分的陈年老茶收购殆尽。到2006年云南普洱茶大热期,真正具有收藏价值的原产地云南普洱陈茶大部分已经进入各大庄家的仓库,每个庄家都至少拥有数百吨存货。

    这样一来,具有收藏价值的老茶基本被庄家控制,保守估计占了七成。

    (2)垄断:控制上游产业链

    虽说云南普洱茶资源稀缺,但是毕竟属于可再生资源,因此对上游生产厂家一定要牢牢控制。所以在扫货同时,港台、广东商人还开始陆续介入了云南茶厂的并购重组。

    其中,云南省四大老品牌普洱茶生产企业之一的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在2004年秋天改制时,被香港某集团以2100万元人民币收购。

    与此相仿,众多改制后的大茶厂,其股东结构中或多或少都有港台资本的影子。2004年底,有60多年历史早已资不抵债的勐海茶厂被某集团整体兼并,这又是国内的投资集团介入云南普洱茶生产的典型。

    除了控制茶厂外还要控制茶山(茶园)。在云南出名的茶区,每一座山都有人炒。易武茶山主要是台湾人在收,景迈茶山主要是日本人。

    类比股市,很明显属于上市公司和庄家携手操纵的类型。这样的庄,志在长远。

     (3)舆论造势

    由于云南普洱茶不是生活必需品,并且亮点还不为人所知,所以舆论造势成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这也是大炒家的主要着力点。

    从2005年开始,港台炒家就重金投入媒体,进行舆论造势。据说其中一个大炒家集团在云南普洱茶概念的推广上耗资2亿元。很多股东一开始都有意见,后来一盘算大家都认为很值。

    采用的手法多种多样,能喝的古董、减肥、养生、慈善义拍、奥运等,但凡能沾上边的都大手笔投入。开始是马帮声势浩大进京再现“茶马古道韵味”,40多人120匹马,一路义卖大半年从云南直到北京,在老舍茶馆举办“盛世福坛马帮普洱”新闻发布会和现场拍卖,沿途建希望小学等,让云南普洱市出尽了风头。后来,100克“宫廷普洱茶”在广东拍卖出16万元的天价。此后,各色马帮行动与“高潮迭起”的云南普洱茶拍卖层出不穷。

     到今年初,更有一支庞大的恭迎队伍进京迎接一块百年宫廷普洱荣归普洱故里。

     这块百年普洱被誉为“茶祖”,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恭迎队伍穿越九省市,所到之处皆有人“朝拜”。等到了当时的思茅市,其隆重更是登峰造极,彩旗飘扬、警车开道、直升机护空,礼炮相迎,一时万人空巷。

     更为重要的是,炒家充分领悟了文化的含义,因为云南普洱茶如果不赋予文化的内容,炒作的持久会打折扣。所以港台茶人(也许是幕后的庄)以茶学大师、文化人的面孔出现,四处宣讲茶文化,出版刊物,建立古色古香的茶学网站、研究所等,充分借鉴了在香港台湾的炒作手法。

     邓时海,台湾师大教授,台湾普洱茶协会创始人。1995年出版了后来被公认的云南普洱茶巨著——《普洱茶》。他也是1999年第一批就到大陆收老茶的人。

     鉴于老茶稀少这个事实,2005年,邓时海与台湾的另一茶人耿向新合作,推出了《普洱茶续》,倡导“喝熟茶、品老茶、藏新茶”的普洱教条,这样也就从理论上奠定了炒作基础——云南普洱茶已经脱离消费品,更多地融入了金融产品投资保值的特色。

     (4)政府公关

     这是非常本土化的一笔。

     港台商人与大陆打交道多年,深知这块土地的秉性,要想做大事,不借助政府的力量是很难成功的。所以,政府公关成为普洱炒家最为慎重的工作重心。

     在学术方面,港台茶商赞助研究机构挖掘云南普洱茶的保健机理。其中,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都围绕云南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保健功能出版了大量研究论文。而这仅仅是影响政府工作方向的前期铺垫。

     对于政府公关,港台茶商是摸准了地方的脉搏。

     由于云南地处偏远,工业基础薄弱,发展经济需要新的支撑点,港台炒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极力游说政府对投资云南普洱茶立项。另一方面,以境外资本投资为由进入当地布局云南普洱茶资源。这样做的目的是一举数得,除了可以低成本垄断上游资源,更可以以外资之名获取当地政府的超常规支持。同时,由于政府对于投资中出现的泡沫容忍度较大,这样也具备了炒作的政治环境。

     从1993年开始,思茅市每两年举办一次云南普洱茶节,至今已有八届。当地也将云南普洱茶产业先后由“重要产业”提升至“支柱产业”,后又提拔至“第一支柱产业”的高度。

     2005年,在云南省茶叶工作会议上,云南省提出要将“云茶”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云南继“云烟”、“云花”、“云药”之后的又一知名品牌的政府战略。这一战略实现的标志当属2007年4月8日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

     3.炒作拉抬

     一切的布局都为了炒作获利。

     为了能拉抬价格,云南普洱茶商的运作手段花样繁多,令人不得不服。

     从2005年至2007年5月,炒家通过各种手段推涨云南普洱茶的市场行情。茶市开谈必有云南普洱茶,茶商们碰面谈及较多的不是茶品,而是:“你存了多少货?”“今天又涨了多少?”

     一位温州搞建材的人这样形容飞涨的普洱行情:“12000元一件时,朋友劝我投资,我没敢,毕竟对云南普洱茶一窍不通,不知水深水浅,怎可盲目跟进?!”

     谁知道几天时间涨至16000元,眼看着冲破18000元、20000元,让他感觉白白错过了抓住财富盛筵的机会。

     在拉抬中,股票操盘手的咨询功不可没,从具体细节不难发现操作股市的筋道:

(1)龙头股带动板块内其他股票上扬

     如果说占云南普洱茶产量70%的名厂(勐海、中茶、下关等)就是云南普洱茶的龙头板块的话,那么“大益7542”就是这个板块中的龙头股,龙头股大涨自然财源滚滚。

     本来云南普洱茶就有越陈越香的概念,老茶对新茶是“十年十倍”,所以港台炒手先从囤积陈年老茶开始,带动了新茶的价格上涨。同样的手法用在一家茶厂的不同品种中,量少的高端品种先把价格拉高,然后量大的中低端品种慢慢出货。比如高端“大益7532”纪念版带动量大的“大益7542”价格上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云南普洱茶炒作的高峰期,到云南旅游的游客几乎每人都会买回几饼价值不菲所谓的老树茶普洱,不知道云南应该有多少高产的老茶树。这与当年一只鳖生产出成千上万瓶“中华鳖精”何其相似。

(2)对敲拉高

     这里面的手法更是繁多。

首先是拍卖。

     2004年春节,鲁迅和许广平珍藏的3克清宫普洱茶拍出1.2万元,相当于每克4000元。

     2005广州茶博会上,仅50克重的陈年旧普洱,被香港客人钟先生以13.8万元拍得;勐海某茶厂的普洱班章熟饼,则以8.8万元被买家竞得。

     2005年,“马帮茶道·瑞贡京城”老舍茶馆,姜昆主持拍卖,张国立先生捐献出来的一桶茶(7饼),以160万的价格成交。

     2006年9月,昆明首届中国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上,某茶企业的宫廷散茶一百克茶叶以22万元被成功拍卖。

     2007年5月,深圳茶博会上,临沧某茶厂的一饼499克的名贵普洱茶——“锦绣茶祖”,以40万元高价被拍走,每克800多元,创下新茶拍卖最高纪录。

这里面的猫腻很多。

     如果是厂家的货已经供不应求,请多家经销商来参加拍卖,拍出高价,两相情愿,这个自不必说。但是很多拍卖都是安排好的,邀请了一帮托儿,事先做好了局,然后起拍。

     这些托儿在台下此起彼伏拍得不亦乐乎,其实目的就是制造一种气氛,制造价格幻想,制造稀缺概念,拍出天价后就打开了其他云南普洱茶的上涨空间。如果真有参与竞拍的其他人,好,茶就是你的了,更是鱼与熊掌兼得。

其次是自买自卖。

     无论在股市还是云南普洱茶市,多数的人都是因为价格快速上涨才跟进的。炒家先在市场上卖出20%,再通过亲信以高价回收,制造涨价与缺货的假象,循环数次,通过控制发货节奏与数量,茶价在最终流向终端市场的环节中一轮轮被抬升。

     这样必然吸引更多的散户追加资金跟进。当茶价到了庄家所认为的高点时,散户以及吸引的资金也到了一个庞大的支撑面,庄家有节奏的“抛盘”开始。

     等到达到理想价位散户大批接手时,价格已经翻了几倍了,各级的庄家都有这类的动作。“等庄家把所有货抛空,三级市场的价格还在涨,散户一跟进就发现无人接盘了。”

还有缩量拉升。

     首先是港台炒家手中囤积了多数的老茶,包括2000年前后收购的和从港台回流的。接着经销商看到拍卖后价格暴涨,也开始囤积各类老茶新茶。

     大炒家控制了上游。茶厂和经销商签订一笔合同,但第一次只给20%的货。等到价格达到理想价位后才全部供货,这样人为制造市场的饥饿感。当将整个市场的胃口吊起来的时候,新茶老茶一古脑全倾销出去。

     这几乎就是股市拉抬的现实翻版。

     有了价格的支撑,加上“储藏增值”概念以及文化的包装,云南普洱茶一下子“乌鸡变凤凰”,成了身份、文化甚至宗教的象征。一位温州茶商这样形容云南普洱茶热:“珠海一个老板特意请我去喝茶,开口就是这款云南普洱茶,市值两万元一件,洋洋得意。我一喝,告诉他这茶一般,只值九千。他立即扔了,问我最贵的茶多少?”

     他认为,最贵的云南普洱茶才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

正是如此,大量连“生茶与熟茶”、“晒青与炒青”都分不清,甚至受误导认为“霉味就是陈味”的散户在今年初涌进云南普洱茶市。白领饮普洱茶展示自己的时髦,并不懂茶的文化人以饮普洱茶体现自己的内涵,商人送礼以送云南普洱茶为档次,甚至机关内的司机也要学着手端一把紫砂壶品云南普洱茶色、闻云南普洱茶香,整个市场都为之疯狂。

     炒到了后期,云南普洱成品茶已经供不应求,就开始炒“期茶”。新茶未上市,炒家就开始炒作订单,白条代替实物,操盘方式依旧。在那个时期,拿到茶就意味着拿到了暴富的机会,谁去细心考虑能否卖出去?

4.出货:有条不紊

     出货是获取暴利最为关键的环节,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如果控制不当,不仅前面的投入全泡汤,更糟糕的是真金白银换回来的是一大堆吃不完的云南普洱茶,这就真为了云南地方经济作贡献了。

所以,这是港台炒家控制最为严密的一环节。

(1)有组织出货

控制市场供给,严格地按照比例和规定顺序出货。

其实在大炒家密谋炒作之初,大家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界定,按照各自实力、资源的多少划分座次,设计出货顺序。谁什么时候出,出多少,以什么价格出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

(2)经销商严格分级

      对经销商,也通过分级和买断代理权的方式实现严密控制。

如大益茶厂通过与经销商签订合同,以每家交纳保证金来控制第一级经销商。第一级经销商2007年(年初为全国46家)保证金为3000万,这样才能以出厂价拿到货;二级经销商每家2000万,三级1000万;

     一级发展二级,二级代理开始发展三级代理,三级代理又发展散户。保证金一交,未来市场上云南普洱茶滞销和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一级一级由厂家向小经销商和散户传递了。

(3)经销商也必须遵守发货的秩序,否则会有严厉的惩罚。

     由于大宗商品出货量太大会严重拖低市场价格,而且要是有个别老鼠仓那就麻烦大了,所以在行内几乎采取的是黑社会般的控制秩序。

     据传,一旦发现老鼠会,灭鼠最好的方式就是一颗子弹。这样一来谁也不敢做老鼠,而且没有必要做老鼠。于是在严格的监督下,出货顺序有条不紊,而且大炒家继续推高云南普洱茶价格。

(4)放量甩货,诈取最大利润

     制造好稀缺概念之后,在严密的安排下,大量的云南普洱茶以非常“稀缺”的姿态静悄悄流入市场。其中“中茶”在今年突然向市场增量2万吨普洱茶,“相当于增加了四个大益茶厂。”茶市经销商心有余悸地说。

     事实上,自1996年昆明茶厂停产至2006年开工,十年间“中茶”都未生产过云南普洱茶。2006年3月,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重新获得了“中茶”商标使用权,此时原先旗下的下关、勐海茶厂早已剥离改制,只剩昆明茶厂一家,且年产量据说不足2000吨。

     这样的情况下,“中茶”开始以每公斤50元授权其他厂家使用“中茶”商标并将批号分字头卖断。“珍稀普洱”的供给量暴增!“大量贴牌导致质量混乱,暴跌,引起炒家恐慌、抛售,又将‘大益’、‘下关’等在高位运行的品牌拉下水。”其中“大益7542”在2007年5月20日由1万6千/件跳水到1万1千元/件标志主力已经出了大部分的货,开始甩货尾盘。

     而港台大炒家的老茶饼藏量是另一个考核指标。据“炒茶人”描述,他们已经提前几个月出了大部分。中炒家(一级和云南二级经销商)大约晚一到两个月出完,并且云南的经销商没有一个被套。

     这个可以从拍卖市场看出端倪。

     寂寞古茶树

     疯狂过后总归要平静下来。

     流动性泡沫泛滥的时候,整个市场一片繁荣;一旦炒作的资金撤离,由于缺失基本需求的支持,市场顿时废墟一片,除了炒家卷走了真金白银外,整个市场无一人能够幸免,散户、政府、企业和茶农都成了这场游戏的牺牲品。

     整个云南的茶市经历云南普洱茶跳水之后是一片萧条,并且曾经繁荣的副作用也在慢慢体现:由于云南普洱茶被炒作得太高,出口市场和藏区市场消费严重萎缩,因为价格已经大大超过消费者能够接受的程度了。云南某茶业有限公司的管先生透露,企业在前4个月每月普洱茶销量30吨,5月甚至达到40吨,至6月突然跌至2吨。

     虚幻增长的GDP一旦落下来,地方政府的业绩也便打了折扣。在部门利益、地方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开始积极托市。云南从茶界到政府部门都在竭力解释:缩水只限于个别几个大品牌,多数云南普洱茶价格并未受到明显影响,甚至有个别茶品的价格逆市而上,云南本地媒体甚至喊出捍卫本地产业的口号。

     还有,在云南普洱茶的暴利神话诱惑下,很多地方纷纷投资上马小茶厂,新办茶厂有如雨后春笋在云南几大茶区涌现,多的一个县竟有500多家。但事实上,小茶厂利润一般不超过30%,大厂30%至50%,更多的利润则被来自广东、福建的一级代理、二级代理赚走。而一旦茶市崩盘,所有的投资都只有任凭雨打风吹去

     另一方面,虚假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茶农大量投资茶园。因为一公斤台地茶可以卖到60元左右,再加上产量高,效益就要比“老树茶”好得多,所以就砍掉森林,大面积种植台地茶。

     这里讲的“老树茶”,是指自然在林间生长的茶树,他们并不破坏自然植被,只是在森林中洒些茶树种子,任其自然生长。不过这种老树茶产量非常有限,采摘成本也比较高。采茶的季节,从早忙到天黑,不过能采上一篓茶而已,晒干了不过一两斤。一家人假如有50亩这样的自然林,一年产量不会超过100公斤。

    “台地茶”则不同,这是1949年后逐步发展建立的密植条栽茶园,“集中连片、高产”。所以开垦方式是先把成片的森林砍光,烧光,为了追求高产大量施用化肥、除草剂,杀虫剂。这样的一亩茶园产量动辄可以超过两百公斤。

     事实上台地茶,不耐病虫害,再加上自然植被被破坏,只能依靠化肥和农药生长,长此以往,云南普洱茶资源将遭到破坏,对品牌的持久发展极为不利。

     在老茶客品鉴中,老树茶和台地茶的品质,可谓是天壤之别。老树茶“耐泡”,老树茶泡上七八遍茶味依然很浓,台地茶泡三遍以上就和清水一样。

     本来云南普洱茶的牌子在于老树茶,但是在炒作浪潮中,茶商利用消费者普遍鉴别力不强的现实,更愿意收购尽可能廉价的茶叶,反正压成饼,消费者也识别不了。于是出现了有趣的现象:一方面到处都在砍掉自然林,种植台地茶,六大茶山的原生态环境几乎毁坏殆尽;一方面“古树乔木茶”却成了茶商和政府打广告的重要卖点。一位地方林业工作干部也感慨:“没有办法呀,保护自然生态是软指标,引进投资,搞开发是硬指标啊!”

    这样下去,大概几年以后要喝到老树茶也就难了。

    云南普洱茶庄家发迹线路图

 “从云南100元进的货不卖3000元就是傻子。”一北京云南普洱茶的经销商这样告诉记者。担任着国际云南普洱茶协会的席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整个茶叶链的毛利:20%是茶农,15%是大厂商,100%~200%或者更多倍的是经销商终端赢利。”巨大的利润空间被擅长短线操作的云南普洱茶投机者激烈争夺。

    知情人士朱先生披露,大庄家一头掌控着尽可能多的茶源,一头掌控着由二盘手(即一级经销商)串联起的以利益抱成团的庞大的销售体系;一头控制着市场风云,一头也利用各级经销商相互间的博弈,达到利益最大化。

    在广州有15年操盘云南普洱茶经历的二盘手陈先生,出生于茶叶世家。陈先生父亲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做茶了。已经积累到了两方面的优势:1.资金的积累。2.销售网络资金的积累。应该说,在整个广州算是中上规模的资本。云南普洱茶是卖方市场,一听说他有茶,各分销商都来争先拉他的茶。他光是代理云南一个二线品牌,一个月赢利额就可达800~1000万元。

 

  陈先生代理好几个品牌,因为他成熟的销售网络走量可以达到4000吨、5000吨。一个品牌的供应量满足不了他们的销售胃口,所以会代理三个品牌,同时也利用自己控制的茶源,自己加工品牌。陈先生会根据自己销售网点的优劣势选择主推的“明星品牌”,也会在适当的时候巧妙“雪藏”某个品牌,让炒作该品牌的大庄家感觉到压力,陈先生再索取更大的经济优惠政策,让自己和接下来的三盘手获取更大利益。

 

  云南普洱茶市需要大量的资金进入,销售网络和别的行业不一样。“如说大益的茶价,其实就是倒了一手又一手的结果。”陈先生笑着调侃道,大益的诚意保证金已经做到3000万元,意在提高大的经销商的加入门槛,更大程度掌握议价权。其经销商光在昆明就有14家。

 

  因此,这上千万元的保证金,加上购买茶货时提前三个月预付的50%乃至100%的预付金,对二盘手的融资能力是个考验,而做好了也有强大的议价权。当大庄家意着炒作某一品牌的单品时,二盘手往往会拿着其提供的包装纸给三盘手看,三盘手即会说:“有没有货,我要20吨。”很多时候,根本不看货就靠着一纸包装即完成了交易,付钱后三盘手常常直接将货就存到原来二盘手的仓库里。

 

  如此,二盘手靠着自己强大的销售网络以及多年的信誉,拿着一张包装纸即可融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然后拿出一笔钱打保证金、预付金到茶厂,另外的钱去购买占有更多的茶源,自己创造品牌,让自己坐庄。

 

  而三盘手则着力于去更快更精准地扩建更广泛的零售网点:如何在铁观音、乌龙茶的茶叶精品店上拥有最夺目的陈列位置与更大的份额,如何进入云南普洱茶的精品店以及打造某一个品牌的体验中心。

 

  比如,当大庄家指定要炒作的某一品牌陈茶,大庄家会向市场提供有限的货源,再派人提价悉数回收。如大庄家给二盘手供陈茶1000吨,然后以高于批发价的钱收回去,这个时候回收回去的应该只有800吨。然后又卖出去600吨,准备以数倍的价格卖出去。这样经过几个来回,一步一步将老茶价格拉高。陈茶也在庄家与二盘手三盘手之间的拉升中,被茶铺与散户、茶叶爱好者接力消耗掉不少。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新茶的价格。

 "崩盘论"不断 云南普洱茶价格缩水将重创短线炒家

云南首届普洱茶春茶博览会将在下月中旬开幕,但进入5月份,作为云南普洱茶主要集散地和消费地的广东出现个别品牌云南普洱茶价格缩水,缩水一度超过4成。云南普洱茶“崩盘论”顿时在众多媒体上喧嚣不已。

记者经过数天调查了解到,真正做长线市场的人士对“崩盘论”都不屑一顾,他们依据分析后认为,这是部分炒作资金抽出云南普洱茶市场后的价格正常波动,短线炒家将在这一轮洗牌中遭受重创。

领军品牌出现价格调整

    “大益”牌普洱茶一直是公认的云南普洱茶领军品牌,价格也是最高的,而且还经常缺货。但这一状况在今年5月的广东却有巨大转变,据知情人士介绍,在广州芳村南方茶叶市场,“五一”前还要22000元一件的“大益”,目前有急于出手的商家可能在14000元左右出货,半个月时间内价格缩水8000元左右。

     某普洱俱乐部主席陈先生也证实说,目前在广东方面“大益”普洱茶价格确有上述方面的大幅回调,这是云南普洱茶在全国火起来以后第一次遇到的情况,所以备受媒体关注。市场总是对的,只要这个行业的产、供、销仍然正常有序,价格波动只是一个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不必过分关注。

    “大益”普洱茶经销商之一的云南某茶企负责人楼先生说,回调也属正常,就像股市一样,有再好业绩公司的股票也没有一路涨下去不作调整的。

价格调整有3方面原因

     楼先生认为,目前云南普洱茶价回调有3方面原因。一是5至7月是茶叶市场的传统淡季,淡旺季价格波动在很多行业都存在,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二是人民币升值,云南普洱茶表面上是个零售商品,其实也是个投资产品,在人民币升值的大背景下,价格相对回调是可以想象的。三是炒家资金抽逃。目前股市持续走强,许多只想炒一把云南普洱茶短线的炒家在之前的高位介入市场,对云南普洱茶市场了解不多,现在又想抽走资金赶股市的牛市,所以急于出手,在“割肉清仓”。

    云南普洱茶由于是个投资产品,许多地方和股市是一样的。楼先生分析,目前云南普洱茶市场价格异动,也不排除有大炒家故意散布“崩盘论”消息,利用散户和短线炒家追涨杀跌的心态,拉低价位后大量吸货。“估计目前14000元一件的价位还稳不住,可能还会再下一点。”楼先生说。

云南普洱茶价值仍然存在

    楼先生给记者简单算了一个账,以勐海、黎明等大茶厂陈封七八年375克包装的云南普洱茶为例,现在市价约1200元,一个人喝的话可以冲泡40次左右,也就是消费期为40天左右,每次可泡2-3升的水,足够一天饮用不觉味淡。而上好的龙井、乌龙等市价约是500克1500元,一个人喝也只能消费40天左右。先不去谈云南普洱茶特殊的保健功效,仅价格相比,云南普洱茶仍比较实惠。

    楼先生说,以勐海茶厂为例,去年生产“大益”1400万片,如果10年产量都不消费封存起来,也才1.4亿片。只要还有3000万人喝普洱茶,一个季度喝一片,一年就消费光了。所以,云南普洱茶的前景一点也不用担忧。同时,云南普洱茶与其他产品不一样的还在于,大部分消费品一般是越存价值越低,但云南普洱茶恰恰相反。

价格回调有3方面利好

    从市场面来分析,其实这一轮普洱茶价调整,至少也有3方面的好处。

    陈先生说,首先是将短线炒家逼出去。由于云南普洱茶这两三年来在全国持续升温,成为一些短线投机商人炒作的对象,这一轮价格回调,让那些在目前高位上接盘的短线炒家损失惨重。其次,二、三线茶厂的价值被重新发现。“大益”是云南普洱茶的领军品牌,这轮价格最大回调也只在“大益”一个单品上出现,目前二、三线茶厂的价格仍稳中有升,说明市场仍有较大需求,它们的价值正在被市场重新发现。第三,形成稳固的价格体系。二、三线茶厂的产品品质也非常好,但由于多种原因价格只相当于“大益”的3成,甚至更低,这次一降一升,互相拉近了距离,这有利于摆脱一枝独秀,而形成稳固的金字塔价格体系,夯实市场基础。

    记者电话联系到云南某普洱茶茶厂赵先生,他说,他们茶厂属于小厂,之前的出厂价不高,目前价格很稳定。新茶原料价格还有所上涨,这原料一涨价,今后出厂成品只会涨、不会跌。

政府推热云南普洱茶 成功运作还是埋下隐患?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已是地方政府通用的手段。云南政府力推普洱茶热,是一次成功的运作,还是埋下了隐患?

  今年初夏的滇南空前热闹,尤其是版纳、思茅、临沧三大普洱茶产区。

  迟来的雨水将春茶大量上市推迟到4月初,前来收茶的客商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宾馆。直到5月初春茶将过之时,在由勐海县前往格朗和乡的泥石公路上,仍不时可见成串前来收茶的外地越野车。而据称,在4月份的老班章,一些客商甚至通宵睡在茶树下,以防茶叶落入他手。

  更热闹的是政府的活动:

  4月7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庆典、第八届中国普洱茶节、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嘉年华会、第二届云南省普洱茶交易会在普洱市(原思茅市)举行。

  4月12日,首届中国普洱茶战略联盟论坛峰会在西双版纳州召开。

  4月20日,中国临沧首届茶文化博览会、茶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临沧举行。

  事实上,从2004年以来,已有十余种此类会议在云南省内外举行。

  2005年和2006年,先后有一次由99匹马组成的马帮,分别前往西藏和北京。今年4月,3件故宫馆藏的“百年贡茶”和哥德堡号沉船茶样,被隆重迎回版纳。

  政府的介入是云南普洱茶热的最大推手,这已是茶界的共识。对此,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张俊说,这是近来中国茶叶界最成功的一次运作。

  张俊分析,云南普洱茶的运作经验在于,云南普洱茶的文化和历史比其他茶有更大想象空间,而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都在全力打造云南普洱茶,“这是近几年市场扩张,消费群体扩张,产品价格飞速发展的原因。”

    具体来说,张俊分析,政府搞了一系大型活动来宣传云南普洱茶。在学术方面,中科院、中国农科院茶叶所、云南农科院茶叶所和云南农大等科研单位,都在围绕云南普洱茶的品质形成机理和云南普洱茶保健功能展开研究,并及时将研究结果公诸于众;在文化方面,组织一系列活动,也请来了歌星、名人来宣传,并开展云南普洱茶形象小姐、全球普洱茶人等评选活动。“可以当之无愧地说,云南是搞得最成功的”。

  对于外界对政府参与炒作之质疑,张俊说,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政府主导,云南普洱茶正因为有了政府主动,有了企业和社会的自觉参与,才这么快起来的。“按思茅市市长的说法,这不能称为炒作,而应该是运作”。

  标准之争

  “政府搭台,经济唱戏”,已是多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的经验。但是按照云南省茶叶协会邹先生的看法,政府的动作并不总是恰到好处,如果政府之手的过度介入,或许会弄巧成拙。

  云南据考为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人工种茶有1700多年历史。据史籍记载,滇南之茶均集散于普洱府,然后运销各地,故以云南普洱茶为名。而在漫长的历史中,云南晒青茶在长途贩运贮存过程中自然发酵,形成了特殊的品质和味道,这种自然发酵的云南普洱茶,后来被称为生普,已有数百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香港出现人工发酵的云南普洱茶,云南省则于1974年在昆明茶厂试验生产人工发酵云南普洱茶,被称为熟普。

  而21世纪以前,云南普洱茶由于其产量小、价格低,并不为人重视,“普洱茶”虽然有其名,但并无确切的定义。

  2003年3月,由云南省茶协等单位制定的云南省普洱茶地方标准由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云南普洱茶是以云南省一定区域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紧压茶。这个定义,包括了人工发酵(生普)和自然发酵(熟普)。

  其中的核心概念是后发酵,云南省政府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程先生写道:云南普洱茶由于其特殊的后发酵过程在底物氧化和微生物参与的双重作用下,茶叶中的各类化学物质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新的特征性成分,除了构成云南普洱茶独特的汤色、香气、滋味等不同风味与品质外,同时也构成了云南普洱茶不同于其他茶的生理活性物质。

  换言之,“后发酵”(包括自然发酵和人工发酵),是普洱茶区别与其他茶——绿茶(不发酵)、全发酵(红茶)、半发酵(乌龙茶)的特质。

  “03标准”公布之后,邹先生说,其时并未引起太大争议。然而,随着2004年普洱茶陡然升温,标准问题却成了众矢之的。

  程先生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要求重新修订标准。一些企业认为,原标准的某些指标设置过严,如水分指标。一位茶企老板就公开说,水分少一个百分点,每公斤茶叶含量就得多1个百分点,这给企业带来了损失。而实际上,如果水分过高,则可能导致茶叶在贮运中霉变。

  然而,对原标准的不满的核心问题还是云南普洱茶的定义。原标准未将未经发酵的生茶纳入云南普洱茶。

      程先生解释说,制作生茶,最简陋的只需一个灶和一口锅等简单工具,投资最低几十元即可。将晒青毛茶经简单处理压制后即可制成成品出售。而生产熟茶,不仅设备、技术、生产和存放场地要求高,且需一次性收购较多原料,生产周期通常需45-90天,因此需较大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这显然是那些急功近利的生产商所不喜的,他们首先要求修改标准。

  受政府委托,程先生负责组织新标准的制定,他组织了省内15名专家,并收集了大量样本做试验。试验显示,云南普洱茶的特殊风味和品质,包括较其他茶叶为好的降血脂功能,均与其后发酵工艺有关,“后发酵”正是云南普洱茶的工艺特征。

  在专家组内,支持与否定将生茶纳入云南普洱茶的人各分一派。主张晒青茶不能算云南普洱茶的观点认为,晒青茶属于绿茶,是中国茶叶界几十年来的共识和基本常识,不能混为一谈。要对科学、对消费者负责。

  持晒青茶应该算云南普洱茶观点的说,古时候的云南普洱茶就是指晒青茶,应该尊重历史。如果仅包括后发酵茶,那么云南普洱茶的历史就只有几十年,而不是几百上千年。主张标准宽松的人还担心,门槛高了,减少了企业,减少了业绩,难说要承担搞垮云南普洱茶的责任。

  程先生后来提出一个折衷方案,将经后发酵加工的称为“普洱茶”,而将晒青茶(生茶)称为“原普洱茶”,是云南普洱茶的初始产品。

  这一折衷方案获得专家组的一致认可,但最终仍未过关。程先生回忆,一些企业展开了“活动”后,方案报到省质监局,后者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一位主管官员写了一份报告给省领导,并获得了批示。

  “获得了尚方宝剑”(程先生语)后召开的评审会,主调转为倾向于将生茶纳入云南普洱茶。

  一位评审专家回忆说,当时在会上他接到一个短信:“邹老师,求您高抬贵手,让生茶进入云南普洱茶吧。”

  反对声并不足以阻挡新的云南普洱茶综合标准于2006年由云南省监局颁行。云南普洱茶被定义为“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按特定的加工工艺生产,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云南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大类型。

  这位评审专家回忆说,在最后的评审会上,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说,这种做法长远对云南茶产业是有损害的。

  另一个问题是,新标准也与农业部2004年4月颁布的农业行业标准冲突,后者将云南普洱茶定义为“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俗称‘滇青’)经熟成再加工和压制成型”。其中“熟成”即指人工贮存10年以上或经人工渥淮发酵”,这一规定甚至比云南03标准更严格。

  农业部茶叶生物技术重点开放实验室教授李先生也认为,生饼(生茶)不是云南普洱茶,实际上它应划为绿茶的一种。因为,云南普洱茶最关键的是它特殊的生产工艺,也就是在渥堆过程中,特定的环境下会促使一种特殊菌类的生长。而生饼即使储藏一段时间,由于环境的不同,不一定能够达到云南普洱茶那种菌类构成。

  邹先生说,云南普洱茶标准本来是一个科学问题,但政府和企业出于各种利益去掺合进来。这个定义迎合了厂家和茶商的需求,埋下了一个大隐患。

  米与饭

  不过,就眼前来说,新的标准将数量巨大的生茶纳入云南普洱茶,使得云南普洱茶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邹先生说,如果严格按照03标准的定义,70年代以来普洱茶的年产量不过一两千吨(也有人认为这个数字应略高)。而到2006年官方公布的普洱茶(按06标准)的产量达到8万吨。

  邹先生比方说,生茶与云南普洱茶的关系,就如米与饭的关系,新标准就是指米为饭。

  大量晒青茶经简单压制即以云南普洱茶生饼的名义进入市场,也自然承袭了当前云南普洱茶的高价。一位云南茶界权威人士说,原来云南人常喝的滇青,即是晒青毛茶,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云南普洱茶,价格却翻了十几倍到几十倍。而在市面上,常常是熟茶还卖不过生茶。由于成本高售价低,现在已很少有厂家做熟茶了,消费者喝到的,大多数即是和绿茶无异的生茶,按03标准的云南普洱茶已经很少。

  这位人士说,现在普遍宣传的云南普洱茶具有降血脂等种种功能,实际是经过后发酵的普洱茶(生普和熟普)的主要特性,而生茶的品质和功效与其他绿茶无异。而商家的宣传中却常常偷梁换柱,实际上是误导消费者。

  新的标准也降低了云南普洱茶生产的门槛,使得大量并不具有资金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企业入行。按程先生的话说,目前的云南普洱茶生产企业,“只有小作坊与大作坊的差别。”

  云南普洱茶之变

  云南普洱茶突然间大红大紫,使得大多数原料、生产能力和资金投入其中,给云南茶业格局带来急剧变化。

  在云南,政府一直以提供补贴的方式指定下关茶厂生产砖茶供应民族地区,称为边销茶。但从今春以来,当地砖茶价格从去年每包17元涨到80元,且几近脱销。据云南媒体报道,从去年开始一批商人大量收购囤积下关砖茶,使原本进入消费领域的茶至少80%以上转入到了流通环节。而原料价格的高涨,也使得厂方转而生产利润更高的云南普洱茶,从今年4月以来,下关茶厂便不再向迪庆等藏区供茶。

  邹先生介绍,60多年来,云南红茶以“滇红”之名驰誉世界。近年国际市场红茶价格一直稳定在每公斤2-3美元左右,云南普洱茶热使得云南毛茶价格飞涨,如果以当下价格生产红茶,每公斤价格将达10美元左右,完全丧失国际竞争力。过去云南茶叶总产量10万吨中有6万吨是滇红茶,可去年仅产了1万吨,今年以来,“滇红”的出口已基本停止。而几十年打下的国际市场一旦丢失,就很难夺回来。

  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另一主销区香港,据邹先生称,由于云南出产的普洱茶价高,一些商人开始向越南等国采购来替代。

  与此同时,云南普洱之热也吸引了全国的茶叶蜂拥而至。据云南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张先生介绍,按云南地方标准,云南普洱茶仅限于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大叶种在中国还有广东、广西局部地方有种植,但严格地讲就不能称为云南普洱茶。

  但实际上,从官方到民间的信息都表明,不仅两广,贵州、福建、湖南、四川甚至缅甸、越南、老挝的茶叶原料,不论大叶种还是中小叶种,都开始进入云南,然后以云南普洱茶的名义行销全国。张先生还表示,在福建和广西,已有就地自产“普洱茶”的情况出现。

  而在市场上,一些烘青毛茶取代晒青毛茶制作成云南普洱茶,也有以其他品种茶叶与云南大叶种“拼配”的云南普洱茶。

  对于这种局面,邹先生回顾说,当年日本曾是绿茶一统天下,云南普洱茶通过宣讲其特殊工艺和品质艰难地打开了日本市场。但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外省商人造假,用炒青、烘青做云南普洱茶销往日本,使饮用这些假冒云南普洱茶的日本客户喝出了不正常的苦味,导致云南普洱茶在日本的销量下滑。

    他还讲到当年的德国,云南普洱茶刚进入就进行造神式的宣传,虽然最初销路很好,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神话破灭,云南普洱茶在德国垮得干干净净,现在连1公斤进货都没有。

上一篇:云南普人堂普洱茶*投资云南普洱茶须懂行
下一篇:云南普洱茶大叶种茶树家族族谱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

新文章

门文章